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以提高性能或数据可靠性的技术。
下面是常见的 四种 RAID 模式的简要介绍与对比👇
RAID 0(条带化,Striping)
原理:
把数据分成块,依次写入多个硬盘中(如两块盘A、B交替存储数据)。
优点:
- 读写速度最快(多个硬盘并行读写)
- 全容量利用(总容量 = 所有硬盘容量之和)
缺点:
- 无冗余机制,一块盘坏了,所有数据都丢失。
适用场景:
对性能要求高但数据可重建的环境,如视频编辑、缓存、游戏。
RAID 1(镜像,Mirroring)
原理:
两块硬盘存相同的数据(一个主,一个镜像)。
优点:
- 数据安全性高,一块盘坏了不影响使用。
- 读取性能略有提升。
缺点:
- 成本高(容量利用率50%,两块1TB盘只能用1TB)。
- 写入性能略有下降。
适用场景:
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环境,如服务器系统盘、财务数据。
RAID 5(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化)
原理:
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在所有硬盘上。可容忍任意一块硬盘损坏。
优点:
- 性能与安全性兼顾。
- 容量利用率高(总容量 = (N-1) 块盘容量)。
缺点:
- 写入性能较慢(需要计算校验)。
- 同时坏两块盘会丢失数据。
适用场景:
企业服务器、文件存储系统。
RAID 10(RAID 1+0,镜像+条带)
原理:
先做镜像(RAID 1),再做条带(RAID 0),结合两者优势。
优点:
- 兼顾高性能与高可靠性。
- 可容忍每组镜像中一块盘损坏。
缺点:
- 成本高(容量利用率50%)。
- 需要至少4块硬盘。
适用场景:
数据库服务器、高性能文件系统、需要速度和安全并重的业务。
对比总结
| RAID模式 | 最少硬盘数 | 速度 | 安全性 | 容量利用率 | 适用场景 |
|---|---|---|---|---|---|
| RAID 0 | 2 | ⭐⭐⭐⭐ | ❌ 无 | 100% | 高速缓存、游戏、视频剪辑 |
| RAID 1 | 2 | ⭐⭐ | ✅ 高 | 50% | 关键数据存储、系统盘 |
| RAID 5 | 3 | ⭐⭐⭐ | ✅ 中 | (N-1)/N | 企业存储、服务器 |
| RAID 10 | 4 | ⭐⭐⭐⭐ | ✅ 高 | 50% | 数据库、高性能服务器 |